药智论坛

查看: 3279|回复: 2

中成药:败也“同质”,成也“同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2 16: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西城
败在“同质”:
不管是进了医保的中成药,还是没进去或被调出的,都继续做医院营销,医药代表也是防不住的。因为基于中成药同品种、相近类别的产品差异性,除了医生与患者都了解的品牌影响,可以说在中成药线下品质上,基本是没有消费信仰的。
中成药败在“同质”,即使是进了医保目录的,那又怎样?不会再有政策要求各级医院保证这些中成药使用比例不低于多少,相反,假如我是一家积极响应医改的医保定点机构,我会对进医保目录中成药划同类项,也会对经济处方做指导。
点评处方是上级要求,转化为本级主动管理行为,才可能从源头上遏制大处方、乱开处方。中医部门的医生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对渠道可及的中成药都关注研究,严肃处方原则和例外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药“同质”乱象。
试点医疗机构对各个中成药的使用量均做统计,统计模型有几个重要对比指标:一是狭义和广义的差比价,狭义是在药品包装规格上比,广义是按可比疗程的用药价格比较;二是药品用途分类,治疗/辅助性质、可替代性、患者教育情形。
中药是广阔市场,它的供给侧改革建立在历史悠久、市场庞大的基础之上。改革不会一蹴而就,甚至在一段过程中还可能有些反复,继续有糊里糊涂的一些事情发生,渐进式改革的努力尝试应时时刻刻被记录下来,有什么失、忍、得。


成在“同质”:
外行看中医药,越看越简单,简单到不知道它有多么难。内行做中医药,越做越困难,困难到不知道怎么变简单。以小儿用中成药来看,同质化竞争泛滥,使行政管理难度复杂,但换个角度看,大家都会做,原料不短缺,谁也不和谁一致。
虽然“同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是从中医药到中成药一直延续的特点。如果质量都一样地好,那么“同质”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当下的中药市场环境里,还可能培养出新同仁堂、新宝芝林么?从医保目录大刀阔斧看,有可能。
线下,药企继续做品牌、扩渠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生产工艺检查、合规销售必须遵守。线上,中成药如何“带量采购”?一定要摸清合理定价,然后要保护合理价格,甚至保护小厂。若干小厂的共同竞争,对药品平价供应有保障。
行业必须薄利,才可能健康发展。大厂怎么办?除了参与竞争,并占据一部分医院用药份额以外,可以带头争取非处方药、可以示范做中药保护品种、可以真正开启现代中药研发,可以做强中草药材品质,做这些努力,志在增加产品附加值。
上面这些想法,实现起来很脆弱,需要外界推力:一是国家决心,比如医保目录调整,对中成药部分要体现改革方向、以及水平;二是各省信心,统筹省内中药行业产值,在改革过渡期内稳定提效、甚至转型。“同质”才能规矩健康发展。


发表于 2019-8-23 10: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同一品种,价差较大。品牌效应,大品牌价高,小厂家价低。正所谓:药与药不同,花有几样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6: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宣城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3-29 17:5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