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24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发数据可靠性概念和记录管理浅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4 15:17: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研发数据可靠性概念和记录管理浅析
来源:新药研发质量管理


  2015年开始,“数据完整性”成为质量审计的热词,直到今年,数据完整性热度不减。说实话,第一篇作业主题带上这个热词,又是非常大的主题,有点惶恐。然而,在日常工作和专业群讨论中,发现很多从业人员,甚至一些QA都不够清楚数据完整性概念,甚至忽视数据的载体——记录的管理,因此,本篇作业还是带上这个热词,努力向大家介绍相关概念,重点介绍纸质记录的管理。


  数据是一切信息化活动的基础


  踏入医药行业第一次培训,深深地印入脑中一句话就是:记录是一切GMP活动的基础。大白话就是一进药企,先学怎样写记录。


  记录是数据的载体,检索了一些近年医药行业内最火的关键词:计算机化、QbD、生命周期管理、精准医疗,无一不是基于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企业要赶上风口起飞,如果没有打好数据完整性管理基础,一切信息化活动都会缺少基石,无从搭建,质量管理也会沦为无根之萍,没有依托。


  前两日拜读群主公众号推送的研发实验记录浅析,结合日常工作,深感越是基石,越是容易被忽略。建设研发质量体系,最最容易起步,但也充满艰辛的板块,就是完善记录管理体系。


  数据的获取原则


  最新的数据获取原则缩写为“ALCOA+”。推荐研读最新的PDA TR80数据完整性管理了解具体含义。所有数据管理措施,都需要符合该基本原则。


  数据来源


  “企业内部产生数据”


  人工观测记录;


  仪器、设备或计算机化系统产生;


  摄影、摄像技术获取;


  原始记录衍生或取得;


  目前大多数制药企业的记录管理是基于纸质记录,后面章节会详细叙述。近年开始普及的计算机化记录管理系统并非万能,如记录管理体系不完善,盲目升级计算机化系统,很可能是更大的坑,希望今年我还能填一把计算机化系统的坑。


  “外部数据”


  人员档案;


  外包方或受托方档案;


  物料/设备供应商档案;


  可以参考档案学的知识进行归档,后面章节会进一步介绍。


  记录管理的措施


  总结记录管理的措施,也许可以先从元数据说起。


  元数据是近年各地官方数据完整性指南中提出的新名词。我有点惊讶的是,日常工作和专业群讨论中,部分从业人员还没有了解过元数据的概念。罗列法规定义,往往还是令人比较迷茫……我尝试着重笔墨解读这一概念,元数据源于信息技术,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提供数据的语境和含义。在编程领域,元数据描述数据域、结构、逻辑等释义信息,编程的可读性、可扩展性比程序自身的艺术性更为重要。换言之在制药行业,工艺参数的数据积累、工艺的耐用性往往比工艺本身的艺术性更有商业价值,虽然艺术性往往让研发人员更有成就感。下图是信息技术中元数据的模型:





  观察模型,仔细思考元数据概念,在制药领域,对应填补元数据模型信息,几乎就可以建起一个完善的记录管理体系。健全制药领域的生命周期管理,需要确保各个阶段获取的数据有意义,能够重现GXP活动,在审计中容易理解和解释。

  引入了一段元数据的概念解读,仔细想想大部分也是艺术性地探讨记录管理工作,对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什么具体帮助……写起来确实更有成就感,希望能给各位质量管理的同仁提升些许价值感吧。接下来是根据我的经验和一些资料总结的日常记录管理措施。

  1)模板控制

  狭义地解读元数据,可以理解为制定记录的模板。比如在GMP中,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的模板通常规定了基本格式,经适合人员审批,模板设计会确保能获取到重现GXP活动所需的信息。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实验操作往往没有确切方案、操作规程和记录模板。研发前期缺乏数据积累,对工艺和分析方法的各种变化因素没有客观认识,如实验记录获取数据不充分,出现工艺或方法耐用性差,或实验不能重现的问题时,往往很难找到原因。

  在研发阶段引入元数据的概念,建立记录格式供研发人员参考,格式设计可以回归人、机、料、法、环等GXP基本要素来考虑。下图为实验记录的一个参考格式:

  


  2)分发归档:这部分工作看起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也曾经批判过QA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价值不高。然而数据只有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我曾求教过商业机密保护的老同事,她就读于档案学专业,带领2个人一个月内整理妥帖几十万份培训记录,让我拜服。

  参考档案学的知识,简单地解读,即层级分类,一定数量级下划分子类,编撰目录,编制唯一编号标识。保证每个子类下面的数据量都能快速获取且不易混淆。

 

  研发阶段的记录分发和档案管理往往是个盲点,建议以注册为目标,以项目作为大类分发记录,细分研发各阶段,再根据CTD格式的各章节划分子类,层级归档。

  3)书写规范:写字好看,考试能得更高分嘛~

  记录填写:规范书写用笔类型、书写字体、签名和日期格式、空白斜杆格式、日期变更记录要求等。尽可能保证记录持久,书写工整、格式一致。

  错误修改:规范修改方式,原则上不应遮盖原先填写的错误信息。通常采用错误处划单线,修改后签名并注修改日期的方式。如有需要,应注明修改原因(尤其是关键信息的修改)。

  记录补充:签名、日期的缺失,操作人可证明工作已完成。可采取注明“补充”,补充信息后签名并注补充日期的方式。数据或信息的缺失,如有文件可证明,应由管理人员补充记录,签名确认并注补充日期。

  打印/复印/传真的纸质记录:规范数据收集系统打印记录的信息要求(如批号、仪器编号、储存路径等可追踪识别的标志),记录介质要求(不稳定介质如热敏纸,需备复印件)等

  4)复核和审核

  GMP中关键操作要求双人复核数据的正确性,通常生产中的称量、关键工艺参数,分析的色谱参数、计算过程、检测结果都要求双人复核。

  QA或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审核记录的合规性、登记并跟踪偏差/异常,通常建立审核清单便于审核人员逐条核对。

  5)基于风险的记录管理策略

  基于风险,也是一个热词,很多人闻之色变,也有很多人认为是强行解释。我想这个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质量管理从质量是检测出来,一步步延伸到质量是生产保证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而一些更先进行业的质量管理书册中提出,下一步的发展,是质量是流程保证的。

  只有真正理解工作的目标、价值,设计出基于风险的管理策略,建立切实保证质量的流程,避免为检测和检测、为验证而验证此类屡遭操作人员诟病,审计人员挑战质疑,却又对质量保证帮助不大的疑难杂症。风险评估是非常好的工具,但此篇作业不详叙这个大命题…我尝试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简单评估数据的风险:



  研发前期的数据往往庞杂但价值难以评估,质量研究、参数研究、中试阶段的数据则直接支持CPP/QTPP的建立,临床药品生产的数据则引入GMP审计范畴。

  我认为在研发过程中,必须基于风险细分研发阶段,制定不同的记录管理策略。

  在研发前期做好档案管理;

  CPP/QTPP数据获取阶段强化记录格式要求,加强复核和审核;

  临床药物生产/工艺验证阶段引入模板审批、记录分发控制、复核和审核的管理策略;

  基于风险的记录管理策略制定,不但帮助研发人员理解QA的工作,也能真正通过流程提升研发质量。

  6)电子数据

  涉及计算机化系统管理、电子模板的控制。目前我也在学习理解中,希望今年能交一篇相关作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4-24 17:0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