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9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2017)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8-8-17 09:3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2017)要点


  呼气末二氧化碳 (endtidalcarbondioxide,ETCO2)监测是一项无创、简便、实时、连续的功能学监测指标。随着监测设备的小型化、采样方法的多样化、监测结果的精准化,ETCO2 在急诊科的临床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目前,ETCO2监测方法的选择和临床应用上仍存在诸多困惑,故制定该共识以期规范并提高我国急诊医学领域对ETCO2监测的认识和临床应用。


  1 原理


  临床上以吸光光度法最为常用。利用二氧化碳吸收4.26μm波长的红外线这一特点,通过监测红外线衰减强度来计算二氧化碳的浓度。


  2 仪器介绍


  2 1 采样方式分类


  根据仪器的采样方式不同,可分为主流型和旁流型。主流型仪器特点为气流直接经过测室,检测管路为人工气道的一部分。优点在于检测结果受气道内水汽和分泌物影响较小。缺点在于持续监测仅可用于密闭气道,部分厂家产品明显增加气道管路负重和呼吸死腔。旁流型仪器气流被动进入测量室。呼出的气体经由抽气泵抽取部分至测量室进行测量,抽气流速度为20~300mL/min。优点在于可用于非密闭气道,采样部位多样。缺点在于采样口易受气道内水汽和分泌物影响,对于低流速通气或小儿,抽吸采样产生的气流丢失可能影响潮气量测定和呼吸机触发。


  2 2 显示参数分类


  3 基本操作


  4 临床应用


  4 1确定管路位置


  4 1 1 人工气道定位 推荐气管插管后使用ETCO2监测仪判断插管位置。


  4 1 2 鼻胃管定位 建议鼻胃管插管后使用旁路ETCO2监测仪协助管路定位。


  4 1 3 气管插管患者的转运监测 建议带气管插管患者转运时监测ETCO2,协助判断人工气道异位。


  转运气管插管患者时连续监测ETCO2,可及时发现气管插管脱出异位,减少转运的风险。


  4 2 通气功能评价


  4 2 1 低通气状态监测 建议小潮气量通气时监测


  4 2 2 低通气高危患者监测 推荐深度镇静镇痛或麻醉患者监测ETCO2。


  4 2 3 气道梗阻判断 建议使用ETCO2监测仪判断小气道梗阻。


  4 2 4 优化通气条件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监测ETCO2。


  4 3 循环功能评价


  4 3 1 判断自主循环恢复 推荐监测ETCO2协助判断自主循环恢复。


  4 3 2 判断复苏预后 推荐监测ETCO2协助判断复苏预后。


  4 3 3 判断容量反应性 建议使用ETCO2联合评估容量反应性。


  4 4 辅助诊断


  4 4 1 肺栓塞筛查 建议筛查肺栓塞时监测ETCO2。


  4 4 2 代谢性酸中毒 建议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监测ETCO2部分代替血气分析。


  4 5 病情评估


  建议尝试监测ETCO2协助评估病情。


  5 注意事项


  5 1 吸入气体对数值的影响


  ⑴ 对于常用的吸光光度法ETCO2监测仪,由于二氧化碳与氧气和一氧化氮的吸光谱相近,对于吸入高浓度该类气体的患者,会影响其监测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校正。


  ⑵ 对于显示浓度百分比的仪器,当监测管路中存在不能监测的气体,比如氦气,监测装置不能识别这部分气体,将 导致气体总体积下降,ETCO2浓度结果假阳性升高。


  5 2 呼吸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使用旁流型ETCO2监测时,若患者呼吸频率过快,则使得气体成分变化超过了监测仪的反应速度,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高气道阻力和吸呼比极度异常,也会使旁流型ETCO2监测仪的准确性较主流型ETCO2监测仪略逊一筹。


  5 3 管路滤器的影响


  若呼吸管路中在患者与监测装置之间安装了滤器,可能影响气体的监测,人为导致ETCO2数值偏低。


  5 4 气道分泌物的影响


  气道分泌物或过度湿化,可粘附在主流型装置的监测腔内壁或者堵塞旁流型装置的采样管,导致测量不准确。长时间连续监测的患者,需要注意观察监测装置的清洁通畅情况。


  5 5 感染因素


  不论主流型还是旁流型二氧化碳监测仪,均会接触患者气道分泌物而被污染。对于可重复使用的装置和附件,应根据供应商的要求进行高级别的清洁消毒。对于监测仪表面,也应当按需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6 展望


  由于ETCO2受基础代谢、循环、呼吸三方面因素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结合其他相关指标,综合分析ETCO2数值的结果,可以准确指导临床治疗。随着对医疗安全和精准医疗认识的加强,ETCO2监测技术的应用将越发广泛。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 》(2017)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年第5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17.5.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4-24 05:0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