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1109|回复: 0

《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7 09: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要点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疾病,全球胃癌每年新增95万例,死亡,72万例,其中,70%来自亚洲,而中国患者就占了将近一半。腹膜转移复发是晚期胃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所谓腹膜转移,是指胃癌原发灶癌细胞经血行尧淋巴或腹膜直接种植生长所致的癌症转移形式。将近20%的胃癌患者在术前或术中诊断有腹膜转移, 超过50%的T3、T4期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程度越高,生存期越短。


  目前,我国胃癌腹膜转移诊疗现状严峻,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患者预后差。


  本共识适用于具有腹膜转移风险因素或确诊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


  一、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


  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种子土壤”学说是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发生机制理论。


  二、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与分期


  (一)诊断


  1. 影像诊断: 影像学诊断胃癌腹膜转移难度较大,通过典型征象确诊者多已属晚期,即便通过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也难以在腹膜转移的早期阶段确诊,因而导致较高的假阴性率。推荐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作为胃癌腹膜转移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2. 血清标志物检测: 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是胃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尽管这些血清学指标的升高与腹膜转移成正相关,但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时,其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较差。


  3. 诊断性腹腔镜检查: 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是有创检查,可以对腹腔内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了解腹膜转移的分布和大小,并获得明确的组织学及细胞学证据,用于指导制定临床治疗策略,进而评估治疗疗效及监测疾病进展。


  目前,腹腔镜检查主要适用于进展期胃癌(cT2-4及任何N和M)的治疗前诊断、术前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4. 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 腹水或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金标准。虽然其敏感性较低,但有助于发现肉眼无法识别的微转移。


  综上,上述各项检查手段各有优劣,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欠缺敏感性,腹腔镜和病理学检查虽可确诊,但亦有一定局限性,因此临床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分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或功能影像等综合判定, 必要时需要腹腔镜等有创检查手段进行明确。


  (二)分期


  1. 腹膜转移(P)(TNM分期为M1): PX:有无腹膜转移不明者O:无腹膜转移;P1:有腹膜转移。


  2. 腹腔游离癌细胞(CY): CYX:未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CTO: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无癌细胞;CY1: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有癌细胞。


  三、胃癌腹膜转移的预防


  (一)风险因素


  1. TNM分期T3、T4和N+: T3、T4和N+:患者腹膜转移发生率为25%,而T1、T2和N0患者仅为4%;另外,N+患者发生腹膜转移风险比N0患者高出3.84倍。


  2. 淋巴结外浸润: 与没有淋巴结外浸润的患者相比,有淋巴结外浸润患者的腹膜转移风险上升近18倍。


  3. Borrmann分型Ⅲ、Ⅳ: 与Borrmann分型Ⅰ、Ⅱ型患者相比,Borrmann分型Ⅲ、Ⅳ患者的腹膜转移风险高出2.06倍,是独立,风险因素。


  4. Lauren分型弥漫型: 弥漫型患者中腹膜转移发生率高达80%以上。


  (二)预防措施


  1. 外科预防-无瘤技术: 可切除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无瘤规范进行操作,尽


  量避免因手术操作而导致癌细胞脱落种植于腹腔内,防止医源性扩散。


  2. 术后辅助化疗: 术后通过系统性给药进行辅助化疗,可以杀灭手术无法清除的微小病灶,是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手段。


  推荐方案: S-1,80~120mg/d,口服4周,停药,2周,6周为一疗程;持续1年(Ⅱ级,Grade A)。紫杉醇(PTX)序贯S-1(Ⅲ级,Grade B)。S-1/顺铂(CDDP)序贯S-1,S-1/多西他赛(DOC)序贯S-1,DOC/CAP/CDDP(Ⅳ级,Grade B)。


  3. 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内热灌注化疗(HIPEC)的优势是药物直接作用于癌细胞,影响腹膜微环境,抑制癌细胞种植。另一优点是不良反应小,对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小。但是,目前 HIPEC作为预防性手段的临床证据不足,仍需进一步探索。本共识认为,具有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术中预防性应用HIPEC[参见四、(一)](Ⅲ级,Grade B)。


  四、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


  (一)P1 CYO/1胃癌患者的治疗


  1. 全身系统化疗: 全身系统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优于最佳支持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5-FU类联合铂类的两药方案袁其疗效优于单药方案,毒性小于三药方案。


  推荐方案: S-1/CDDP(Ⅱ级,Grade A)、S-1/奥沙利铂(OXA)(Ⅱ级,Grade A)、PTX(Ⅲ级,Grade A)、S-1单药(Ⅲ级,Grade A)、5-FU持续静滴(Ⅲ级,Grade A)。


  综合已有研究证据,专家组推荐,对于一般情况良好患者,予以SP或SOX方案(对于腹水较多的患者,因CDDP所需的水化可能会导致腹水的增多,故此类患者首选SOX方案);对于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考虑单药化疗(PTX、S-1、5-FU持续静滴)。


  2. 腹腔灌注化疗: 腹腔灌注化疗(IP)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全身不良反应。由于腹膜转移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局部反应,因此,全身系统化疗仍为核心治疗方案,腹腔灌注化疗为补充。


  推荐方案: PTX(IP)联合S-1/PTX(Ⅲ级,Grade B);5-FU/CDDP(IP)联合5-FU/CAP/OXA(Ⅲ级,Grade B)。


  3. 手术: 对于确诊腹膜转移的初治患者,现有证据显示,手术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没有显示生存优势,不推荐手术治疗曰但如果存在外科急症如肠梗阻、出血、顽固性腹水等,多学科协作(MDT)讨论后,可以考虑通过姑息性手术缓解相关症状。


  对于化疗后出现明确的腹膜转移缓(CYOPO)的患者,如一般状况较好,经过MDT讨论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五、胃癌腹膜转移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当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出现癌性腹水和肠梗阻等并发症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较差。针对并发症,目前分为对症治疗和抗肿瘤治疗两部分。


  (一)对症治疗


  1. 癌性腹水的控制:


  2. 恶性肠梗阻的改善:


  (二)抗肿瘤治疗


  腹水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核心因素之一。临床实际中,不同腹水量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较大的差异。经CT检查评估腹水量将患者分级为:无腹水、少量腹水(腹水在盆腔以下)、中量腹水(腹水在盆腔以上)、和大量腹水(腹水蔓延至整个腹腔并伴有症状),分别考虑予以不同治疗策略。


  1. 无/少量腹水患者:


  2. 中量腹水患者:


  3. 大量腹水患者:


  六、结语


  本共识以循证证据和临床现实为基础、以规范中国胃癌腹膜转移患者诊疗现状为出发点、以综合国内胃癌领域专家认知为原则而撰写。力求简单实用尧科学严谨,具有普遍适用性。部分尚未在国内上市的药物(如卡妥索单抗),以及尚在研究阶段的治疗方案(如减瘤手术、术前新辅助腹腔灌注化疗、腹腔灌注贝伐珠单抗等),未列入其中遥希望通过本共识的制定袁能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工作参考。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年第5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17.5.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3-29 07:0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