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9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成人艰难梭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7)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8-8-17 09:1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中国成人艰难梭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7)要点


  艰难梭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CD)作为医院和社区感染性腹泻,尤其是伪膜性肠炎等相关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近年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日益受到关注。但在中国,医学领域对艰难梭菌感染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 的认识尚且不足。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有针对CDI诊断和治疗的指南、行业标准或专家共识**。


  艰难梭菌感染


  CD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是引起院内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临床上, 约15%~25%的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AAD)、50%~75%的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和95%~100%的伪膜性肠炎 (PMC)是由CDI引起。


  艰难梭菌毒力因子及致病机制


  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近年来, CDI已对全球性公共健康造成威胁,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报道差异较大。在中国, 引起感染的CD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 主要流行菌株为RT017 (ST37),RT046(ST35) 和RT012(ST54)。而中国健康人分离的CD则以多位点序列分型ST54、ST3和ST2为主。


  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长期暴露于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克林霉素、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患者,具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老年人,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低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胃肠手术、管饲、肠道准备、营养不良、炎症性肠病 (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组胺剂 (如H2受体阻滞剂) 等患者容易发生CDI,尤以胃肠手术后合并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发生风险最高。


  艰难梭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CDI临床症状最早可出现在开始用药后数小时至2d之内, 最晚可于停药后3周内出现。症状可由单一腹泻到中、重度感染包括发热、腹痛、腹胀, 腹泻初期为水样便, 常多于3次/24 h, 后期可发展为脓血便。重症患者白细胞增多。严重感染表现为水样便伴有脱水、中毒性结肠炎和脓毒血症,粪便中可有黏膜状物存在。


  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


  CDI诊断标准为: 患者出现中至重度腹泻或肠梗阻,并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1)粪便检测 CD毒素或产毒素CD结果阳性; (2)内镜下或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伪膜性肠炎。


  病原学检查


  1. 粪便标本采集


  一般情况下, 仅需对稀便、水样便或半成形便进行CD检测。对于疑似有CD感染及肠梗阻的患者,应通过直肠拭子进行检测。在出现明显腹泻症状 (≥3次/24 h、持续超过2d)及进行针对性治疗前,采集不成形粪便标本 (推荐10~20ml,不少于5ml)送检。


  2. 艰难梭菌菌株检测


  (1) 培养


  (2) 谷氨酸脱氢酶检测


  3. 艰难梭菌毒素检测


  (1) 细胞毒性试验


  (2) 产毒素培养(TC)


  (3) 毒素免疫检测


  4. 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


  可采用实时 PCR或环介导等温扩增法 (LAMP)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定性检测粪便样本中的 CD毒素基因。


  5. 推荐实验室诊断流程


  不同的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见表 1。


  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


  轻至中度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可正常, 严重感染者白细胞可达15×109 /L以上。


  CT检查


  CT检查对于诊断CDI缺乏特异性和敏感度。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为诊断CDI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病原学依据缺乏或难以与其他炎症性肠病相鉴别时。


  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


  CDI治疗的首要原则是尽可能停止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 其次,口服有效治疗药物。


  内科治疗


  1. 治疗方案


  (1) 无症状CD携带者: 不存在腹泻、肠梗阻、结肠炎等临床症状的患者。不推荐进行CD实验室检测及治疗。


  (2) 轻-中度感染: CDI 患者有腹泻等肠炎样症状, 但没有重症感染表现。给予甲硝唑500 mg (口服或胃管入), 每8h一次。


  (3) 重症感染: CDI患者有腹泻, 且存在以下任何一项因CDI导致的异常: 白细胞>15× 109 /L、血肌酐较基线升高>50% 、内镜发现伪膜。给予万古霉素25mg溶液(口服或胃管入),每6h一次。


  (4) 重症感染伴并发症: CDI患者符合重症感染诊断标准,且存在以下至少一项因CDI导致的异常: 低血压、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或弥漫性结肠炎、肠穿孔、需结肠切除、因CDI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首先需外科、感染内科医生会诊,评估结肠切除手术指征; 给予万古霉素500mg, 每6h一次,配伍甲硝唑500 mg (胃管入), 每8h一次; 患者一旦病情稳定,万古霉素即应减量至125mg, 每6h一次, 同时停用甲硝唑; 口服给药受限或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可经Foley导管给予万古霉素500mg ( 溶于100 ml生理盐水) 直肠保留灌肠每6 h一次, 配伍甲硝唑500 mg, 静脉输注,每8h一次,该项治疗存在结肠穿孔的风险。


  (5) 复发性 CDI: 即使完成疗程的CDI患者,仍有20%左右的复发可能,其原因并非对甲硝唑或万古霉素耐药, 而是芽孢清除失败或感染了新的CD。第一次复发时仍可采用原治疗方案; 第二次复发时应给予万古霉素并逐渐减量,配合脉冲式给药模式或粪便菌群移植。万古霉素减量方法: 125mg,4 次/d,10~14d;125mg,2次/d,7 d;125mg,1次/d,7d;125 mg,1次/2~3 d,2~ 8周。


  2. 注意事项


  (1) 疗程: 10~14d。


  (2) 以下情况可考虑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溶液 ( 口服或胃管入): 服用甲硝唑治疗5d 无效;复发性CDI(第二次发作开始即可给予);妊娠;≥65岁的患者;存在其他甲硝唑治疗禁忌及显著不良反应。


  (3) 仍需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其他部位感染的CDI患者: 尽可能替换在用的诱发CDI的抗菌药物,特别是头孢菌素、克林霉素和喹诺酮类; 尽可能缩短疗程; 若调整药物后CDI有所缓解, 应给予 CDI标准疗程10~14d;若诱发CDI的抗菌药物无法替代或停药,则抗CDI药物需要延长到抗菌药物疗程结束1周。


  (4) 抗CDI药物治疗不需要检测CD以确定CDI是否治愈。


  (5) 尽可能避免使用止泻剂。


  (6) 尽可能避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因可增加CDI的患病风险。


  (7) 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基础感染病而非CDI的患者不需要给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进行 CDI的预防治疗, 因可能增加 CDI 的患病风险。


  (8) CDI患者住院期间应进行接触隔离;使用水、肥皂进行手卫生而不能使用含乙醇手消毒剂。


  3. 内科治疗其他药物


  (1) 非达霉素:


  (2) 利福昔明:


  (3) 替 加 环 素:


  (4)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外科治疗


  1. 所有重症CDI患者都应该进行腹部CT检查,明确是否存在中毒性巨结肠或全结肠炎,以尽早确定外科干预的时机。


  2. 若患者CDI导致的临床情况不稳定,如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内科治疗无效、重症感染性休克等,即应尽早开始外科干预,如结肠切除。新方法包括结肠旷置回肠造瘘、保留结肠并万古霉素冲洗术等。


  3. 结肠切除术的病死率高达25%~75% 。


  4. 手术应在血清乳酸>5mmol/L前实施。


  5. 结肠次全切除术保留直肠的CDI患者,术后仍需持续进行内科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粪便菌群移植


  1. 适应症: 仅适用于复发性CDI, 尤其是第三次发作以后。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 但对于接受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效果不确定。


  2. 受者要求: 操作前2d不接受任何抗菌药物治疗; 由于粪便菌群移植的有效性取决于治疗前结肠清洁状况,故建议操作前晚餐进流食、并接受灌肠或导泻剂清理肠道。


  3. 粪便供者要求: 过去6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免疫功能正常、无纹身、未吸食毒品、无高危性行为、未被监禁、近期无疫区旅游史、无慢性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


  4. 粪便供者筛查: 血液检查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及梅毒;粪便检查包括虫卵和寄生虫、CD、粪便培养和药敏、鞭毛虫抗原。


  5. 供者粪便收集: 供者操作前晚上服用导泻药, 第二天早上收集粪便, 混入500 ml盐水; 尽可能混匀粪便;可以使用咖啡滤纸过滤粪渣制成悬液;悬液保存在低温容器中运送,并在6h内完成移植。


  6. 途径和方法: 多数经结肠镜进行粪菌移植, 少数情况使用鼻胃管进行操作。受者到达操作间时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易蒙停)2片,以缓解肠蠕动;准备好的500ml粪菌悬液经结肠镜注入患者右半结肠; 嘱受者尽可能避免排便,保留至少2h。


  结 语


  在医学发展史上, 有关CD的描述可上溯至1935年。随着人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以及CD高产毒株RT027 型的出现及传播,CD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在近20余年中日益凸显。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 我国对CDI的认识十分匮乏, 表现在临床认知不充分,实验室检测能力不全面,同时缺乏有效的流行病学监测与科学研究。本共识对全球范围内该领域的进展进行回顾与综述,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期望为国内CDI的诊断、治疗、感染控制等方面指明方向,提高业界整体水平与能力,有效应对CDI给医学领域带来的挑战。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成人艰难梭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7)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协和医学杂志》2017年第3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17.6.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4-20 10:0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