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8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肝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国内)专家共识》(2017)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8-8-16 08:5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肝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国内)专家共识》(2017)要点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文献报道,普通人群肝血管瘤的发病率为0.4%~20.0%,尸检发现率为0.4%~7.3%。肝血管瘤多数生长缓慢,无恶变倾向,自发破裂者少见。如果瘤体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可随访观察;如果血管瘤体积较大(≥5cm),生长趋势明显或/和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常需要积极治疗。近十多年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显示了疗效确切、微创、安全等优点以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共识形成过程


  二、肝血管瘤的特点和诊断


  1.病理学特点: 肝血管瘤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


  2.生长特点: 大多数肝血管瘤生长缓慢,甚至无明显生长倾向,但少数生长倾向明显。


  3.诊断: 肝血管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一般无异常,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和MRI等)。B超是肝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三、肝血管瘤传统治疗方式及特点


  外科手术是肝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住院时间较长。


  放射治疗可破坏肝血管瘤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使瘤体内血管栓塞、坏死和纤维化,从而使瘤体缩小,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放射治疗可导致放射性肝炎、静脉闭塞性疾病等并发症,现已基本弃用。


  肝动脉栓塞(TAE)是治疗肝血管瘤的常用手段。如果过度栓塞瘤体,则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肝内胆管损伤或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因此,TAE难以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或备选治疗方案。


  四、肝血管瘤RFA治疗的原理


  肝血管瘤RFA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射频电流产生足够的热量(消融电极周围温度可高达105℃),


  破坏瘤体内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广泛的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进而使瘤体组织凝固、碳化,肿瘤缩小。显微镜下可见消融区红细胞溶解、血管内皮脱落,血管平滑肌消失且纤维化等病理学改变。


  五、肝血管瘤RFA治疗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六、肝血管瘤RFA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肝血管瘤最大直径≥5cm,且近2年临床随访观察影像学检查提示瘤体直径增大>1cm;(2)存在与血管瘤相关的持续腹部疼痛或不适,已行胃镜及肠镜检查排除由其他胃肠道疾病导致;(3)患者治疗意愿较强,且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


  2.禁忌证: (1)活动性感染,尤其是胆管系统炎性反应等;(2)伴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3)严重的肝、肾、心、肺和脑等主要脏器功能衰竭;(4)合并恶性肿瘤。


  七、肝血管瘤RFA治疗的麻醉方案


  临床上需要治疗的肝血管瘤体积较大,消融时间较长,全身麻醉应是最佳的麻醉方案。全身麻醉可以让患者完全无痛。全身麻醉时,由于医师可以轻松地控制患者的呼吸,使得肝血管瘤的穿刺和布针更加精准,减少无效穿刺次数,提高安全性和疗效。


  八、肝血管瘤RFA治疗路径的选择


  1.经皮穿刺路径: 对于肝实质内的血管瘤,可首选经皮穿刺路径。


  2.腹腔镜路径: 外生性或部分外生性肝血管瘤,通常与胃、肠、胆囊、膈肌等关系较为密切,更适宜采用腹腔镜路径。


  3.开腹路径: 随着消融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腹腔镜技术的提升,开腹路径仅作为备选方案。


  九、肝血管瘤RFA治疗的消融策略


  1.常规策略:


  2.巨大肝血管瘤的治疗策略:


  十、肝血管瘤RFA治疗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1.肝血管瘤出血: (1)穿刺点出血: (2)瘤体爆裂出血:


  2.重要脏器穿刺伤: 肝脏周围毗邻的主要脏器有胆囊、胃肠道、右肾、膈肌、右肺、心脏等。


  3.脏器热损伤: (1)胸膜和膈肌热损伤: (2)肺脏热损伤:


  4.溶血相关并发症: (1)溶血和贫血: (2)急性肾功能损伤:


  5.其他:


  十一、RFA术后评估


  肝血管瘤为良性疾病,术后评估时间可灵活掌握。原则上,RFA后1个月应进行患者随访,行增强CT或MRI检查,或采用超声造影评估疗效。如果消融灶边缘无结节性或不规则强化,则为完全消融;否则,为不完全消融。获得完全消融者,间隔6个月再行增强CT或MRI检查。未获得完全消融者,仅在间隔6个月随访时残留瘤体明显增大,才需要再次行RFA治疗。


  十二、展望


  综上所述,本共识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国内学者在肝血管瘤RFA治疗方面的认识和经验,有助于促进肝血管瘤RFA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也应认识到,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针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必将进一步推动肝血管瘤RFA治疗的发展。我们期待更多、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丰富和完善肝血管瘤的RFA治疗。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肝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国内)专家共识》(2017)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7年第5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17.8.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4-26 22: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