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论坛

查看: 7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神科 “患多医少” 人才队伍后继乏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7-7-7 09:3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中国的精神科医生太少了。”7月3日,刚刚从病区查房回来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张保华神情有些疲惫。几天前,他收到了一封出院患者送来的感谢信,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里,张保华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救回”的第几位病人。但他清楚的是,在中国还有太多精神类疾病患者正在承受病痛的折磨。
  
  “我国专业精神科医生只有2万人,而且资源大都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张保华说。
  
  与此同时,北京回龙观医院对我国4省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6.1%,据此推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万。这项调研结果于2009年发表于《柳叶刀》杂志。
  
  与高患病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抑郁症患者的就诊率不足10%,90%以上患者没有机会接受专业治疗。可即便只有10%的就诊率,“患多医少”的矛盾还是十分突出。
  
  正因如此,精神科医生的生存现状成了张保华的一块“心病”。“‘患多医少’的现实不仅影响着病患的治愈,也让精神科医生逐渐变成迫切需要‘被救助’的群体。”张保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近年来,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公众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各类精神障碍的治疗需求不断增大,但医生数量并没有因为就诊需求的增加而增加,这让精神科医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我们就像是负面情绪的垃圾桶,我们也需要定期向他人倾诉,也需要被‘清空’。”张保华说,由于精神科医生每天都要接收超负荷的负面情绪,过量的工作会给医生的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包括抑郁症医生在内的精神科医生还承受着“污”名。“在所有疾病中,精神疾病是最容易被人误解的。这种误解不仅针对患者,也针对医生。”张保华说,因为社会污名,早些年他甚至不愿在陌生人面前主动提起自己的职业。
  
  在压力与污名的双重“阴影”下,“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所学专业。”张保华感慨,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国开设精神卫生专业的医学院校本就不多,招生人数十分有限,加之学生从业意愿不足,如此一来,每年分配给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的毕业生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张保华建议,要解决人才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一是需要扩大高校精神类疾病专业开设范围和招生人数,加大人才供给力度,二是对现有的综合类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进行转岗培训,从医疗系统内部培养专业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规则|(渝)-经营性-2021-0017|渝B2-20120028|前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药智论坛 ( 渝ICP备10200070号-7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459号

GMT+8, 2024-4-26 11: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